如何在苏超赛场上安全踢球?五大健康指南助你

体育报道

4

  

如何在苏超赛场上安全踢球?五大健康指南助你无忧竞技

  当苏超的热潮席卷而来,无数足球爱好者的热血沸腾,仿佛能听到球场上每一次激烈的对抗声。球员们在绿茵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是否让你也想换上战靴,投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决?然而,现实往往是热血三分钟,伤痛两星期。在享受足球的激情时,如何有效保护自己,避免伤病的困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精心打磨的“健康踢球指南”,让你在绿茵场上尽情释放荷尔蒙的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体卫融合运动医学门诊副主任中医师王金勇看来,足球运动不仅需要极强的体能支撑,还伴随多种损伤风险。尤其是对于缺乏专业训练的业余足球爱好者来说,更需警惕以下五大健康风险:

  在比赛中,冲刺、急停和铲抢等激烈对抗动作,极易导致下肢肌肉和韧带的拉伤,甚至因髋、膝协调失衡而引发关节损伤。为了降低这种风险,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增加针对性的力量和灵活性训练。

  脚外侧踢球时,脚踝韧带容易受伤;而使用脚内侧或前脚掌踢球时,小腿骤然外展外旋可能伤及膝韧带及半月板。建议在训练时,充分掌握正确的踢球技术,避免因技术动作不当造成的伤害。

  在比赛中,身体失控或被对方鞋钉、膝盖击中,可能导致肌肉挫伤、血肿甚至骨折。“对脚”的拼抢更是容易导致膝内外侧副韧带或股四头肌的损伤。为了降低此类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在防守过程中,身体(尤其是面部、腹部、裆部)被球击中,可能造成挫伤;守门员常见手指脱位、骨折或韧带损伤。这类职业伤害通常难以避免,因此加强基本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踝、膝、腰等关节反复承受高强度扭转负荷,易引发“足球踝”、髌骨劳损等劳损性疾病。定期进行体能训练和关节保护训练,有助于降低慢性损伤的发生几率。

  王金勇医生强调,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运动前后及运动时的科学防护至关重要。以下五个步骤是每位足球爱好者都应牢记的: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关键,它不仅能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粘滞性预防拉伤,还能激活肌肉与心肺功能,润滑关节,减少僵硬,提升神经专注力与协调性。建议每位球员在比赛前进行至少15分钟的热身运动。

  注意对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训练是强化身体的关键。比如,踝关节易扭伤者可以练习平衡垫以提升稳定性;膝关节薄弱者可以进行“站桩”训练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力量训练需循序渐进,规范动作,全面且有针对性。

  在跌倒瞬间,牢记口诀:低头、屈肘、团身、含胸,肩背顺势滚翻,切忌用手硬撑。重心失衡时应快速向前或向后跨步稳住身体;跳跃落地时需屈膝、前脚掌先着地,以缓冲冲击力。

  运动后做好拉伸锻炼,帮助身体过渡至安静状态,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肌纤维恢复,减轻酸痛,保持肌肉弹性与柔韧性,从而降低未来的损伤风险。

  养成赛前检查场地安全的习惯,排除不平整、异物等潜在风险点,为安全运动筑好第一道防线。确保场地条件良好,是保护运动员安全的基本保障。

  江苏各地的绿茵场持续沸腾,正是对运动规律的尊重与科学防护实践的体现。只有踢得聪明,踢得健康,才能让每一次奔跑与拼抢都成为健康活力的动人乐章。希望每位足球爱好者都能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受伤,健康快乐地参与到这项美丽的运动中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有的家长正为子女教育焦虑的时候,成都一对夫妇却选择另类的方式养育孩子李瑞和刘粒带着7岁的儿子完成了一场历时500天、横跨41国的...

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孩子们在下课铃声响起后,纷纷急匆匆跑向操场,那里有一台引人瞩目的AI体育锻炼设备。课间的15分钟,被这块设备...